争当建设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排头兵
仲夏时节,踏访赣水中游的泰和县,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总投资21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合力泰通讯显示一体化生产项目加快推进、携手九牛文旅集团共建全县旅游项目合作框架……2400余平方公里的泰和大地,正书写下属于奋斗者的新篇章。
努力在京九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江西中部地区乡村振兴、赣深通道休闲旅游承接、赣江之滨绿色生态建养、井冈之麓红色基因传承上作示范、勇争先!去年8月召开的泰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为这座“地产嘉禾,和气所生”的千年古县指明了前行方向,吹响了奋进号角。
今年以来,泰和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严格落实“办事‘十必须’,服务‘十严禁’”,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打造“服务有感、营商无忧”的一流营商环境。
要打造吉泰走廊建设“升级版”,争当建设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排头兵!泰和正以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的信心和决心,迈出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步伐。
产业数字化:激发产业新活力
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应用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库存精细管理和高效物流配送、集成寻优算法建立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走进位于泰和高新区的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座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数字工厂”,在人们面前呈现。
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目标,泰和县正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该县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迭代改造升级,利用智能制造技改扶持资金积极撬动,引导佳合智能、中科泰盛、胜宝莱、中泰和讯等重点企业投入超千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新型人机交互等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同时,该县积极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企业提供免费或优惠上云服务,切实降低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门槛和成本,扩大上云规模和用云深度,引导更多企业从“资源云化”向“管理、业务云化”和“深度用云”升级,目前全县已有110余家企业上云。
在服务业领域,该县也将数字化水平发挥得算无遗策。获批全国首个县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以来,该县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充分数字化转型发展,沿溪货运码头、德敏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投入运营,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线上线下一体零售等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兴起。
如今,“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投入使用、泰和乌鸡有了“二维码身份证”、高新区智慧平台加快建设……全县“上云用数赋智”正持续提速,产业新活力充分迸发。
数字产业化:培育数字新动能
投资10亿元的威科锐电子终端产品生产项目、投资6亿元的兴博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与投资5亿元的赢创数字实验室设备生产项目,在5月31日这一天,共同与泰和结下了“金玉良缘”。这三个总投资额达21亿元的项目,分别涉及手机、机顶盒、电子元器件、高频变压器、数字实验室设备加工销售等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泰和县数字经济的宽度与广度,为该县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泰和县聚力数字产业化命题,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产业赛道,以数字技术驱动全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15%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目标。
为此,该县积极构筑产业承接平台,全力招引数字名企项目。组建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产业链招商队,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发展,先后开展了“5020”项目攻坚、“三企入泰”等专题招商活动。今年1至6月,全县签约和洽谈达成投资意向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15家,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颇具规模,数字产业平台承接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泰和县不断加快数字经济创新,持续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围绕5G制造、智能穿戴、新型显示等数字经济优势,发挥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用,积极培育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茂盛环境有限公司成功获评2021年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县产业创新创造能力持续增强。
在电子信息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该县深耕数字经济赛道,加快布局以新型显示为主,智能装备、数字视听为辅的“1+2”产业集聚区。投资50亿元的合力泰通讯显示一体化、20亿元的中润智能装备等一批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1至5月,全县规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67亿元。
深化“放管服”:服务跑出“加速度”
“商事办理必须从简从快、限时办结;项目审批必须一次受理、容缺审批;严禁擅设审批门槛、擅增审批事项、擅加审批环节、拖延审批时限;严禁设置招投标隐形壁垒,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6月17日,走进泰和县政务服务大厅,一条“办事‘十必须’、服务‘十严禁’”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通过前期营商环境专项走访调研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后,创新推出的工作举措,目前已在全县正式实施。”泰和县营商办干部欧阳效远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题中之意。泰和县紧紧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活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企业切身感受为衡量,对照先进做法,聚焦短板弱项,全力打造“服务有感、营商无忧”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该县积极推行“掌上办+无证办+异地办”的数字化办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政务“数字智慧”。508项本地高频多发政务服务事项接入“赣服通”,实现“掌上办”,68个事项实行“无证办”,14个事项实行“不见面审批”。全县82个事项实现“省内通办”,151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提升至90%以上。
此外,通过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该县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开办企业、办理许可、从事经营的市场主体办理程序“一网通”,电力获得、水气接入“一站式”,财产登记、纳税信贷“一键点”,切实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
当好“店小二”:营商环境大提升
“孙书记,我们公司附近网络信号不太好,给联络客户、开视频会造成一些影响。”“这个情况多久了?请县工信局、移动公司立即了解具体原因,尽快解决……”5月30日,泰和县委书记孙英剑与易路泰科技等10多家企业负责人围坐一堂,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现场交办落实。
“每周二是县里的党政领导‘企业接待日’,由一名县党政领导和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接待企业来访或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现场回应企业的关切诉求,提出解决办法意见。活动开展75期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10个。”泰和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翁祥斌介绍。
近年来,泰和县充分发扬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传统,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服务层级进一步深化,以打造亲商重商的“高地”和要素集聚的“洼地”,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该县开展“保姆式”帮办代办,通过专职招聘、选派骨干等方式建立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对能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内“一门办理”的事项,由帮办代办员全程帮办代办,需由各职能单位承办的事项采取转办方式,由各职能单位帮办代办员承办,变企业群众“折返跑”为帮办代办队伍“接力办”。
为让企业真正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该县推行“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在“省28条”“市36条”的基础上,推出“县40条”纾困解难政策,依托“吉事即办·惠企通”平台,让企业充分享受惠企政策查询咨询、精准匹配和推送、在线兑现等服务,彻底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店小二”式的服务,换来的是企业的认同与选择。今年以来,该县新注册企业773户,同比增长11.2%;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300余户。
(本版文图由泰和县委宣传部提供)
上饶之窗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上饶之窗"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上饶之窗所有。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上饶之窗"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上饶之窗",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上饶之窗网站联系。